6月13日,湖南省林学会组织湖南农业大学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、河北大学、北京农业职业学院、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6位专家对我院林草保护研究所主持完成的“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”科技成果进行评价。会议由湖南省林学会秘书长乔中全主持,省林业局科学技术与国际合作处副处长谢志红、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一级调研员戴立霞,我院副院长汤玉喜、彭邵锋及项目组科研骨干出席会议。 专家组听取项目负责人赵正萍助理研究员的成果汇报、审阅相关资料,经质询和讨论,一致认为该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,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,成果居同类研究国内领先水平。 该成果由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牵头,联合南方天敌繁育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、湖南林科达农林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企业共同参与完成。项目组致力于提升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(DpCPV)的生产与应用效能,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:研制了甜菜夜蛾高效饲养的人工饲料新配方,建立了经济、高效、稳定的室内周年繁育体系,饲养效率提高50%、成本降低69.04%;建立了以甜菜夜蛾为替代寄主的DpCPV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,DpCPV增殖量达2.01×10?PIB/头,增殖效能为4.02×10?倍;研发了DpCPV病毒虫浆干粉,实现有效保存期达4年;构建了分区施策的DpCPV精准防控技术体系,实现了马尾松毛虫的绿色高效治理,为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和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。

|